七年亏损170亿元!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,近四百亿市值已蒸发

  • 首页
  • 云ios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云ios下载 > 新闻动态 > 七年亏损170亿元!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,近四百亿市值已蒸发

    七年亏损170亿元!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,近四百亿市值已蒸发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52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    这几年,很多人都说供应链金融是个“风口”,但风口上飞的不一定都是猪,有些可能是纸糊的飞机,比如曾经被捧为“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”的联易融科技。刚上市时,风光无限,市值一度冲上了400亿港元。但短短几年时间,这家公司就经历了巨亏、被剔除港股通标的、项目终止等一连串的打击。最夸张的是,从2018年到2024年,这家公司竟然累计亏损了170多亿人民币!这么大一个窟窿,到底是怎么挖出来的?

    【事件经过】

    联易融科技,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是“高大上”。毕竟,它可是敢号称“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”的公司。2018年成立,2021年在香港上市,靠着“供应链金融”这个概念,联易融一登场就吸引了不少目光。尤其是上市当天,股价直接冲上了高峰,市值一度超过430亿港元,风头无两。

    风光背后多少有些虚火。上市之前,为了融资,联易融发行了一堆可转换优先股。这些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计算下,成了公司账面上的“地雷”。一上市,这些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就开始疯狂拉低公司的利润。简单点说,市场一波动,公司账上的亏损就跟着跳水。结果就是,连着好几年,财报上都写着大大的“亏损”两个字。

    从2018年到2024年,联易融累计亏了170多亿人民币!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。更荒唐的是,明明亏得一塌糊涂,联易融在2022年和2023年竟然还分红了8亿港元。有人说,这是为了安抚股东,有人说这是为了维护股价。不管怎么说,这操作确实让人匪夷所思。

    说到亏损,联易融的“过桥”业务可谓是个大坑。所谓“过桥”,简单来说,就是联易融用自己的钱先把一些应收账款买然后再打包整理,通过保理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(ABS)。听起来很高端,但问题在于,这种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非常高,而且一旦市场环境不佳,融资或者证券化的计划被延迟甚至取消,那这些应收账款就会变成公司的“包袱”。

    更糟糕的是,联易融的客户构成也有点“踩雷”的意思。根据财报,2022年之前,房地产行业一直是联易融的“座上宾”。有一段时间,房地产行业在联易融的业务占比高达30%以上。然而,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。开发商还不上钱,投资者也不敢买供应链资产,联易融的“过桥”业务自然就受到了冲击。

   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,一大堆ABS项目终止了。据统计,从2018年到现在,联易融涉及的ABS项目总规模超过5000亿人民币,但其中有800多亿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被终止了。联易融解释说,这些项目终止主要是因为监管政策变化或者核心企业的意愿问题,不影响公司的风险敞口。但话虽这么说,项目终止对业务的影响还是肉眼可见的。

   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联易融试图转型,重点发展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和供应链票据业务。这些业务其实是通过数字化技术,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变成可以流转的电子凭证,从而帮助企业融资。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方向,但问题在于,这块业务的门槛并不高,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。很多平台为了抢客户,都在打价格战,导致利润空间被压得很低。

    联易融在这块业务上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。2024年上半年,联易融旗下的“讯易链”平台在全国的排名只排到了第十一,显然,想成为行业领头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而且,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,电子债权凭证业务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    再回头看看联易融的财报,毛利率的变化同样耐人寻味。从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,联易融的毛利率一路从61.3%涨到了83.8%,看起来很亮眼。但到了2023年,毛利率突然掉到了60.7%,2024年上半年才勉强拉回到70.9%。这种大起大落,显然不是健康的增长模式。

    最让人唏嘘的是联易融的市值变化。上市之初,联易融的发行价是17.58港元,总市值接近400亿港元。然而到了2025年3月,公司股价已经跌到了1.37港元,总市值只剩下31.3亿港元,缩水了整整九成!这意味着,曾经那些满怀期待买入联易融股票的投资者,如今基本都被深深地套牢了。

    联易融自己倒是信心满满。公司管理层表示,截至2024年底,公司现金储备还有51亿人民币,比上一年多了2亿。他们认为,联易融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并承诺会专注于改善运营,实现稳定增长。只是,这些话能不能让投资者相信,那就另说了。

    网上关于联易融的讨论,那叫一个热闹。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,有人冷嘲热讽,还有人一本正经地分析。咱们挑几个有意思的评论聊聊,权当给这事儿加点调料。

    有网友直接开怼:“上一秒亏得裤衩都不剩,下一秒还敢分红?亏钱不要紧,关键是不能亏心啊!这操作,真是把股东的钱当纸揉。”言辞虽然有点冲,但说实话,确实不少人对这笔8亿港元的分红看不明白。大伙儿都觉得,亏成这样了,还“慷慨”分红,确实有点离谱。

    也有人调侃:“这家公司和我的感情生活一样,起点很高,过程很刺激,结局很惨。”这句看似玩笑的话,却说出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声。毕竟,当初冲着“科技”“金融”这些高光标签来的股民,如今只能看着自己的股票账户欲哭无泪。

    还有人感慨:“亏损170多亿,市值缩水九成,这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‘高开低走’。不对,应该是‘高开暴跌’。”这话虽然听着扎心,但仔细想想,确实很贴切。毕竟,从430亿港元到现在的30亿出头,这个跌幅,连高空跳水运动员都要服气。

    也有网友试图“理性分析”。有人说:“联易融的问题不是它技术不行,而是市场不行。房地产行业这几年都在崩,供应链金融哪能独善其身?”这观点听着有点道理,但也有人反驳:“别扯了,市场不行是一个原因,自己不会转型才是更大的问题。要是真有本事,早就找到新的增长点了。”

    更有网友直接来了一句:“要不然联易融改名叫‘联易亏’得了,反正亏成这样也算名副其实了。”这话虽然带着几分调侃,但也确实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。亏损太多,市值蒸发,业务还在风雨飘摇中,难怪网友们“口下不留情”。

   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吐槽。还有人试图宽慰:“供应链金融本来就是个难啃的骨头,联易融的亏损反而说明它一直在投入,未来还是有机会翻身的。”这种说法立刻被人怼了回去:“翻身?怕是直接翻车吧!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市场又不好,还想翻身,怕是太乐观了。”

    还有网友发挥了一把段子手的功力:“联易融现在的状态就像我点外卖,明明饿得不行了,结果送来的全是差评套餐。亏损、套牢、项目终止,样样齐活,真是一步一个雷。”这比喻虽然夸张,但不得不说还挺形象。

    更有人直接下了“结论”:“联易融这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科技公司不是你想搞,想搞就能搞。融资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,结果一上市,原形毕露。”这种话虽然直白,但也反映了不少人对联易融的失望情绪。

    也有一些“安慰型”评论,比如“亏损170亿算什么,我每个月都在亏,房贷、车贷、信用卡,哪个不是亏?”这种自嘲式的幽默,倒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
    网友们对联易融的态度可谓五花八门,有吐槽的,有调侃的,也有试图理性分析的。无论是哪种观点,背后都透露出一个共识:联易融这几年确实“玩脱了”。从曾经的“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”,到如今的“亏损专业户”,它的故事让人感慨,也让人唏嘘。

   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?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

    TOP